
背靠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众山环抱间的大寨村位于九寨沟县的峡谷盆地,村子四面环山,依山傍水,云雾袅绕,宛如世外桃源。2023年10月至今,作为成都大学挂职大寨村工作队队员,程明已在这里工作近2年的时间。
他是最会“唠嗑”的驻村队员,用真诚融入村民;他引来爱心企业捐赠变压器,让当地再不因用电所困;他为困难户子女教育奔走,用力托举家庭的希望。

扎根“世外罗依”
“放弃城市里有家人陪伴的舒适生活,去到乡村帮扶,你真的愿意吗?”
“我既然报名了,就一定不会怕吃这个苦,我有信心一定能做好!”
这是遴选驻村帮扶干部时,后勤处领导与程明的对话。
2023年9月,得知学校要增选三个驻村帮扶干部,程明知道:“机会来了!”
“在成大,我干了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后勤工作经验。但我非常憧憬能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做从未做过的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提交的简历上,程明经历的工作岗位众多:食堂红案组组长、后勤办公室文秘、招待所管理、教室维修等,2021年开始在校能源中心做管理工作……
选上后,他也纠结过。“孩子刚上高一,家里有四个老人需要照顾”。身为共产党员的妻子、父亲、岳父都全力支持他,“你是共产党员,是成大的人,你出去代表的是一个单位,绝不能给单位抹黑。”82岁的父亲嘱咐道。妻子也说:“只要对你的个人成长和工作有利,我们都支持!”
带着全家人的鼓励,学校的重托,2023年10月8日,程明启程九寨沟县双河镇大寨村。近400公里的路程,需驾车5个小时才能抵达。当天遇上大雨,一路上货车多、弯道急,开车近7个半小时。
在乡政府的宿舍内歇下脚,由九寨沟县卫健局选派到大寨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格桑拉姆成了他的工作“搭子”。

爱唠会聊 他被村民接纳
大寨村全村共342户1202人。驻村第一天,程明一刻不想歇,“基层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到群众中去,我想尽快熟悉村情,看看哪里能为村民做些实事”。他挨家挨户走访,半天走访了5、6户村民,拿张板凳一坐就开始与村民拉家常:“今年庄稼长得咋样”、“家里又多喂了几头猪?”、“娃娃在哪里上学?”,他还顺口宣讲起冬季森林防火、春耕农机使用安全等相关政策知识。10月,正值玉米丰收,他蹲在玉米堆中,帮着村民们一起搓玉米粒;得知有村民开了烧烤店,他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和同事一起,拎着10多桶近100斤的菜油,去店里照顾生意。
父母一直教育他“遇事要乐观积极,不纠结于毫末”,程明从小便性格开朗,很善于与人打交道。第一次走访到村民家,他没有丝毫拘谨,立刻开启“唠嗑”模式,很自然地融入了村民的生活。两个多月下来,他对村里的每条路都了如指掌,村民们也把他当作了“自家人”,在路上相遇也会热情地邀请他去家里坐坐,聊聊家常。
成大附属医院派九寨沟驻村干部杨道春说:“认识程老师快2年了,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干练、可靠,他也很擅长沟通,总能和村民们谈笑风生、打成一片。”
大寨村村委会副主任左小荣说:“程老师是每一个乡村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他总是面带笑容与村民握手,关心他们‘吃饭没有?’‘身体怎么样?’,他在我们村民群体中的评价都是很高的。”
送电送暖 为村民解难纾困
20多年来,大寨村三组仅1台80KVA变压器,随着88户、320名村民的正常用电需求变大,负荷不足,跳闸停电问题频发,但由于镇上和村里经费不足,一直无法更换变压器。2024年1月,村支书与程明谈到:“程老师,您在成大的能源中心工作,有没有渠道可以为我们村捐赠一台新的变压器?”
隔天,到村上看了旧变压器后,程明联系到在国网龙泉驿区供电公司工作的朋友蒋天雨。“大运会期间,他被公司派来负责大运村的电力保障,而我当时是大运村水电气业务口副经理。期间需要拆成大附小旁的电线杆,时间紧、任务重,我帮忙和学校保卫处沟通,办理有效证件方便人员进出。工作中,我们相互配合,完成了很多紧急任务,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次一听说我有需求,他毫不犹豫就答应帮我找爱心企业捐赠。”程明回忆道。

只用了1个月的时间,爱心企业向大寨村捐赠了一台价值十余万元的400KVA变压器,并组织了14名专业电力工程师,从成都到九寨沟县整治了供电线路并安装好了新的变压器。新变压器的容量是原来的5倍,村民再也不会被用电问题困扰了。96岁的村民侯国义得知是程明牵线捐赠的变压器,现场高唱了一首藏族感谢歌!
为了丰富村民娱乐活动,程明还协调捐赠了5台价值近3万元的智能舞台音箱,预计于5月9日落实进村。
作为一名高校帮扶干部,程明发挥优势,为村里想读书的娃娃和九寨沟县教育局牵线搭桥。有一次,程明听说了困难监测户杨代女家的情况。他们经营烧烤店,但家中有两个16岁和18岁的孩子,上中学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入不敷出。程明把一家的困难放在心尖上,一回到办公室后,他立刻在网上查阅县教育局发布的助学政策,仅用10天时间,他便为杨代女家填报好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免学杂费申请表》等,向县民政部门和县教育局反映情况,为两个娃娃顺利减免了延时补课费和生活费。
大寨村村民高明也说:“2024年7月,程老师来到我家,了解到娃娃当兵回来想读书,他立刻答应帮我们和成大继续教育学院牵线搭桥。现在孩子在四川开放大学读书,学业顺利。程老师能站在我们农民的角度上,理解培育一个读书娃儿有多困难,我非常感激他。”
“程老师,你们走村辛苦了!留下来喝点水、吃点饭吧,不要嫌弃我们农民煮的饭哩!”、“程老师,我们自己养的鸡不卖,但你们想吃可以送一只给你们,回家过春节!”每当程明再次走访到帮助过的村民家里,迎接他的是一张张质朴的笑脸。
看着每位村民向他投来尊敬的目光,听着一声声亲切的“程老师”,程明感到无比自豪:“村民叫我‘程老师’,和在学校被师生们称‘老师’是不一样的,这是对我们成都大学派出的工作队员的高度认可,我为我是成大的人而骄傲!”“大寨村是我的第二个家,村民们也是我的亲人,我有责任、有信心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想点子找销路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大寨村是九寨沟县面积最大的村,也是最大脱贫村,村民大多靠售卖种植的土豆、玉米、脆红李来挣钱。为防止脱贫户再返贫,程明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延续之前工作队的部分工作,积极盘活现有资源,引导群众流转土地8000余亩,有53户脱贫户参与其中,让老百姓每年获得了稳定的土地流转金;因地制宜推进村种养业发展,实现全村脆红李种植面积达200余亩,产量约30万斤,并通过网络、电商等平台帮助销售,实现了农户的稳定增收。
2024年末,成都大学即将举办第四届年货节,程明主动与学校后勤处、物资管理科的负责人沟通,为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找销路、拓市场。动物检疫合格证、保鲜运输每一样都不能马虎。“我在食堂做过餐饮工作,对宰杀的时间、注意事项等有一定把握。”从牛羊品种的选择、运输时间的把控、产品的定价以及摊位布置,程明都亲力亲为。经过20多天的紧密筹备,大寨村的散养牦牛肉、散养山羊、土黑猪、散养藏香猪、土鸡等优质农特产品最终成功亮相年货节,因绿色健康、口感独特,全校师生反响热烈,总计销售金额高达10万余元,为村里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次做的还相对保守,明年的年货节我想做出些学生们能直接消费的熟食产品!”程明笑着说。
格桑拉姆说:“程老师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家事,无时无刻不在为村里着想,每天走村入户想法子把村民种的作物、养的家禽推销出去,我们都很感激他为村里做的贡献。”
“每次和村民拉家常,他们都会说起自己的愿望,‘我想把猪喂得更肥’、‘我想多跑几趟拉游客’等等,大家劲往一处使,村子一定更加蒸蒸日上。还记得刚进村时,我走的是一条颠簸的小土路,把车胎都给扎破了,现在村里修起了柏油路,进出村子更方便、更安全了。”
“如今,乡村发展的红利也切切实实落到了他们的口袋里。以前种脆红李,卖不出去,大家都很发愁;现在销售渠道多了,脆红李成了致富的‘金果果’。养牛羊猪不仅能饱腹,还能到各地售卖,赚到了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干劲,我也更有动力加倍努力的工作了!”
人能至者,吾必达之。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程明愿做好一颗螺丝钉,搭建起大寨村与美好未来的桥梁,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坚定。
“来到这里560多天,大寨村已经成为了我永远的依恋。”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