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贴心提示
贴心提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贴心提示 > 贴心提示

请注意防范这几类疾病

发布时间:2023-10-11 14:00:53| 浏览人次:

秋季气温变化大,细菌和病毒活跃非常,学校同学间接触密集频繁,增加了疾病传播风险。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后勤处在一食堂、三食堂入口处均摆放有宣传海报,请广大师生加强防控意识,及时做好个人防范。

一、流感

夏秋交替,昼夜温差大,容易引发感冒等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流感具有潜伏期短(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传染性强(1周)、传播速度快(2~4天)等特征。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畏寒,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等。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喷嚏、近距离交谈等,各学段均易感。

二、新冠

潜伏期为2~4天,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3天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主要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压力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少数患者病情继续发展、发热持续,并出现肺炎相关表现。  

三、水痘

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四、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病例在出现症状后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并形成新皮肤前具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猴痘病毒通过破损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从而引起感染,主要通过:

(一)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

(二)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

感染猴痘症状:

潜伏期

感染猴痘病毒后,潜伏期大约为6~13天(最长可达5~21天),所以如果怀疑自己接触了疑似猴痘病例后,应该从密切接触之日起实施21天自我健康监测,观察是否有相关症状。

早期症状

主要是发热(>37.3℃)、头痛、肌肉痛、背痛、淋巴结肿大、乏力等症状。

典型症状

猴痘的主要症状是出现不明原因急性皮疹和黏膜疹,这些“包包”可能会出现在面部或口腔黏膜、四肢、生殖器或会阴、肛周等部位,还可能有点痒有点痛。一般要经过2~4周的时间,这些“包包”才能结痂脱落。

五、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感染性全身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肺结核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发热、消瘦、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


六、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排毒时间长、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传播途径多样,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过的食物、水、接触病例及其呕吐物都可能被感染,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症状是呕吐、发热、腹泻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多。

七、麻疹

传染性强,首发症状出现3~5天后出现全身斑丘疹,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主要症状为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八、艾滋病

艾滋病是指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获得免疫缺陷综合症。传播的主要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症状分为三个时期:

窗口期:感染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

潜伏期: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临床期: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

为更好地预防艾滋,学校在各个地方都分别设置了校内安全套免费发放机和校内HIV尿液自检包免费发放机,方便有需求的橙子们方便自检,同时也请橙子们关注成都疾控公众号,及时了解相关防控知识。


预防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防控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流感疫苗可在每年秋季接种,水痘疫苗共接种2剂次(1岁和4岁加强),需要疫苗接种详细知识的可咨询辖区预防接种门诊。

2.勤洗手: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七步洗手法)。

3.常通风:定期开窗通风,做好环境消毒。建议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4.减少人员聚集: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在环境密闭、通风不良等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加强个人防护,减少聚集、不串班、不串寝。

5.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6.规律作息健康安全饮食增强免疫力:坚持规律作息、科学锻炼身体、保障健康安全饮食、提高身体免疫力。

7.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烧、咽痛、皮瘆、呕吐、腹泻等急性症状或被诊断相关传染性疾病后,应主动报告老师及家长,做好个人防护,注意居家休息或治疗,避免带病上学或上岗。

8.不要与有猴痘样症状者密切接触或皮肤接触,比如拥抱、亲吻、性接触等,更不要去触摸猴痘样症状者的皮疹或疱疹。

9.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它们在衣物、床上用品等物体表面可生存数月,所以不要与猴痘病例共用物品,包括餐具、杯子、毛巾、床上用品、衣物等。

总之,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为了您的健康,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哦!

供稿:质量运行科

编辑:冯艺

审核:黄沛


返回顶部